扮靚城市“面子”,做實民生“里子”。
近年來,咸寧市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、口袋公園建設及背街小巷治理等系統工程,著力補齊城市建設短板,切實解決群眾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讓城市真正實現神形兼備、表里如一,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改造老舊小區
老居民樂享“新生活”
“我們小區以前叫‘佳華雅苑’,跟旁邊幾個小區合并改造后叫‘和諧小區’,不僅小區環境變好了,還可以共享活動空間……”日前,在咸安區溫泉街道南昌路社區和諧小區,退休老人肖婆婆帶著孫子在兒童游樂區玩耍,說到老舊小區改造就贊不絕口。
過去,原市人大、市紀委、市統計局3個單位宿舍和相鄰的“三無小區”東興小區、佳華雅苑,都是幾棟樓組成一個小區,沒有公共設施、沒有專人管理,由于年久失修,出現屋頂漏雨、管道堵塞、違建遍布等現象讓居民苦不堪言 。
在老舊小區改造中,南昌路社區將5個相鄰的小區合并改造,打通小區交通微循環,擴大公共空間,增加了健身器材、百姓大舞臺等設施共建共享。周邊還配套有衛生服務站、老年康樂中心、街道文化站、香城書房、國學中心等,不少曾經搬走的老居民又搬回來了。
在和諧小區的示范引領下,全市積極推動成片連片改造,通過合理拓展改造實施單元,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,加強服務設施、公共空間共建共享。
咸安區青龍社區將區建委、社保、醫保編辦、郵政等四個“小型小區”合并升級改造,還在全市老舊小區中率先進行智慧化建設,居民直呼“過上了新生活”。
在老舊改中,咸寧市遵循“三輪入戶聽民聲”,除必改內容外,其他均由居民“點單”,改造中居民可以全程當“監工”,改造后注重與“紅色物業”全覆蓋相銜接,爭取改到群眾的心坎上。
至今,咸寧市已改造完成的476個老舊小區,實現了“紅色物業”“垃圾分類”全覆蓋。今年,咸寧市又計劃更新改造老舊小區203個,打造一批各具特色、群眾滿意的小區。
建設口袋公園
方寸間裝滿“微幸?!?/strong>
“過去這周邊沒有公園,小孩沒地方玩,老人也沒地方鍛煉?,F在好了,家門口建起了環境這么美的公園,還裝了健身器材,小孩每天都要到這里來玩?!背醮簳r節,家住附近的陳婆婆帶著孫子和孫女在香城小游園玩耍。
香城小游園位于市區塘角路、香城學校旁,半年前還是一片雜樹林和臭水溝。如今,被彎曲的流線分隔成入口廣場活動區、健身運動區、陽光草坪區,顏色豐富、景觀通透,成了周邊居民的休閑娛樂好去處。
近年來,咸寧市突出“小巧、精致、靈秀”的城市特質,用拆遷騰退地、邊角地、廢棄地和閑置地,見縫插綠,讓城區的一些雜樹林、臭水溝變成了“口袋公園”,滿足更多市民“推窗見綠,抬腳進園”的美好愿望。
鄂南高中街頭小游園,既綠化、美化了學校門口的咸寧大道,也為等候學生的家長提供了休憩空間;十六潭公園東側的一塊閑置的收儲地,改造復綠后還建起足球場,讓足球愛好者盡情揮灑汗水;在龍潭河中心的島上建小橋、增步道,以樹木和毛石分割空間……一個個小而美的“口袋公園”相繼建成,不僅充分利用了城市的方寸空間,還植入健身、文化、智慧互動等場景,讓市民收獲了穩穩的“微幸?!?。
目前,咸寧市已建成各類街頭小游園、“口袋公園”近80個,在全省排名靠前。其中,2022年新增街頭游園18個。丹桂園、香城小游園相繼被評為湖北省“最美口袋公園”。
治理背街小巷
家門口遇見“小確幸”
白墻灰瓦木窗欞、船行蘆葦蕩、喜鵲躍上墻頭……日前,返鄉青年陳萱漫步在咸安區永安街道永安社區的茂林巷,欣賞著一幅幅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墻繪與民居、樹木巧妙融合,忍不住感嘆:“變化太大了,想不到咸寧的巷子里也能遇到‘小確幸’!”
茂林巷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巷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出現道路狹窄、路面破損、外墻灰頭土臉等問題,加上車輛亂停亂放,讓生活在周邊的居民怨言不少。去年,我市在背街小巷環境整治中,用反映時代變遷的墻繪刷新了茂林巷的“顏值”,也喚醒了城市的文化內涵。
背街小巷,是城市的“毛細血管”,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,是城市的“里子”。近年來,我市以“路面平、排水暢、路燈亮、設施齊、環境好”為目標,不斷補齊背街小巷基礎設施短板,持續優化、美化、凈化人居環境,提升居民的宜居指數、幸福指數,進而提升城市的文明指數。
咸安區溫泉街道希望橋社區的泰鑫名苑小區,曾經“空中蛛網”密布,天空被飛線分隔得支離破碎,還有一些下垂脫落的纜線讓居民路過就“心慌慌”。如今,通過飛線整治,曾經雜亂老舊的背街小巷變得整齊清爽,居民都說“看著心里舒坦多了!”
市區長安大道福星城對面的興隆巷,刷黑路面平坦美觀,兩側鋪設印花水泥人行道,天上的“飛線”也沒有了;與溫泉路相連的宜鄰巷,路面修整了,墻面刷白了,衛生死角清除了……數據顯示,僅2022年,咸寧市整治背街小巷114條,一批背街小巷實現“顏值”與“氣質”齊飛,“面子”與“里子”共美。(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敏)
發表時間:2023-02-20 來源:湖北文明網
扮靚城市“面子”,做實民生“里子”。
近年來,咸寧市積極推進老舊小區改造、口袋公園建設及背街小巷治理等系統工程,著力補齊城市建設短板,切實解決群眾的“急難愁盼”問題,讓城市真正實現神形兼備、表里如一,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
改造老舊小區
老居民樂享“新生活”
“我們小區以前叫‘佳華雅苑’,跟旁邊幾個小區合并改造后叫‘和諧小區’,不僅小區環境變好了,還可以共享活動空間……”日前,在咸安區溫泉街道南昌路社區和諧小區,退休老人肖婆婆帶著孫子在兒童游樂區玩耍,說到老舊小區改造就贊不絕口。
過去,原市人大、市紀委、市統計局3個單位宿舍和相鄰的“三無小區”東興小區、佳華雅苑,都是幾棟樓組成一個小區,沒有公共設施、沒有專人管理,由于年久失修,出現屋頂漏雨、管道堵塞、違建遍布等現象讓居民苦不堪言 。
在老舊小區改造中,南昌路社區將5個相鄰的小區合并改造,打通小區交通微循環,擴大公共空間,增加了健身器材、百姓大舞臺等設施共建共享。周邊還配套有衛生服務站、老年康樂中心、街道文化站、香城書房、國學中心等,不少曾經搬走的老居民又搬回來了。
在和諧小區的示范引領下,全市積極推動成片連片改造,通過合理拓展改造實施單元,推進相鄰小區及周邊地區聯動改造,加強服務設施、公共空間共建共享。
咸安區青龍社區將區建委、社保、醫保編辦、郵政等四個“小型小區”合并升級改造,還在全市老舊小區中率先進行智慧化建設,居民直呼“過上了新生活”。
在老舊改中,咸寧市遵循“三輪入戶聽民聲”,除必改內容外,其他均由居民“點單”,改造中居民可以全程當“監工”,改造后注重與“紅色物業”全覆蓋相銜接,爭取改到群眾的心坎上。
至今,咸寧市已改造完成的476個老舊小區,實現了“紅色物業”“垃圾分類”全覆蓋。今年,咸寧市又計劃更新改造老舊小區203個,打造一批各具特色、群眾滿意的小區。
建設口袋公園
方寸間裝滿“微幸?!?/strong>
“過去這周邊沒有公園,小孩沒地方玩,老人也沒地方鍛煉?,F在好了,家門口建起了環境這么美的公園,還裝了健身器材,小孩每天都要到這里來玩?!背醮簳r節,家住附近的陳婆婆帶著孫子和孫女在香城小游園玩耍。
香城小游園位于市區塘角路、香城學校旁,半年前還是一片雜樹林和臭水溝。如今,被彎曲的流線分隔成入口廣場活動區、健身運動區、陽光草坪區,顏色豐富、景觀通透,成了周邊居民的休閑娛樂好去處。
近年來,咸寧市突出“小巧、精致、靈秀”的城市特質,用拆遷騰退地、邊角地、廢棄地和閑置地,見縫插綠,讓城區的一些雜樹林、臭水溝變成了“口袋公園”,滿足更多市民“推窗見綠,抬腳進園”的美好愿望。
鄂南高中街頭小游園,既綠化、美化了學校門口的咸寧大道,也為等候學生的家長提供了休憩空間;十六潭公園東側的一塊閑置的收儲地,改造復綠后還建起足球場,讓足球愛好者盡情揮灑汗水;在龍潭河中心的島上建小橋、增步道,以樹木和毛石分割空間……一個個小而美的“口袋公園”相繼建成,不僅充分利用了城市的方寸空間,還植入健身、文化、智慧互動等場景,讓市民收獲了穩穩的“微幸?!?。
目前,咸寧市已建成各類街頭小游園、“口袋公園”近80個,在全省排名靠前。其中,2022年新增街頭游園18個。丹桂園、香城小游園相繼被評為湖北省“最美口袋公園”。
治理背街小巷
家門口遇見“小確幸”
白墻灰瓦木窗欞、船行蘆葦蕩、喜鵲躍上墻頭……日前,返鄉青年陳萱漫步在咸安區永安街道永安社區的茂林巷,欣賞著一幅幅充滿視覺沖擊力的墻繪與民居、樹木巧妙融合,忍不住感嘆:“變化太大了,想不到咸寧的巷子里也能遇到‘小確幸’!”
茂林巷是一條歷史悠久的老街巷,但隨著時間的推移,出現道路狹窄、路面破損、外墻灰頭土臉等問題,加上車輛亂停亂放,讓生活在周邊的居民怨言不少。去年,我市在背街小巷環境整治中,用反映時代變遷的墻繪刷新了茂林巷的“顏值”,也喚醒了城市的文化內涵。
背街小巷,是城市的“毛細血管”,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,是城市的“里子”。近年來,我市以“路面平、排水暢、路燈亮、設施齊、環境好”為目標,不斷補齊背街小巷基礎設施短板,持續優化、美化、凈化人居環境,提升居民的宜居指數、幸福指數,進而提升城市的文明指數。
咸安區溫泉街道希望橋社區的泰鑫名苑小區,曾經“空中蛛網”密布,天空被飛線分隔得支離破碎,還有一些下垂脫落的纜線讓居民路過就“心慌慌”。如今,通過飛線整治,曾經雜亂老舊的背街小巷變得整齊清爽,居民都說“看著心里舒坦多了!”
市區長安大道福星城對面的興隆巷,刷黑路面平坦美觀,兩側鋪設印花水泥人行道,天上的“飛線”也沒有了;與溫泉路相連的宜鄰巷,路面修整了,墻面刷白了,衛生死角清除了……數據顯示,僅2022年,咸寧市整治背街小巷114條,一批背街小巷實現“顏值”與“氣質”齊飛,“面子”與“里子”共美。(咸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莉敏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
技術支持:荊楚網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