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元錢,能干什么?
眾人參與,1元錢能建科普長廊、兒童樂園,還能為小區添置一批健身器材——這是江欣苑社區的回答。
25萬平方米的江欣苑社區,隸屬武漢市漢陽區江堤街道,是該市最大的“村轉社區”,有居民8500余名。
去年7月起,以漢陽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“深根工程”為抓手,江欣苑社區通過“1元捐”“金點子獎”“尋找社區軍師”等方式,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,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。
“共同締造記分明,積極參與鼎力行,參與就是一份力,人人參與誰能敵?!?月18日,走進江欣苑社區,“1元捐”眾籌建起的科普長廊里,一條條共同締造自治公約格外醒目。一旁的兒童樂園,兩三個小朋友正圍著熊貓、蝸牛等卡通雕塑玩耍。兩側的停車場綠樹成蔭,整潔干凈,車輛有序停放。
“這些全都是居民共議、共建、共管的?!苯涝飞鐓^黨委書記胡明榮介紹,該社區建設較早,當初的規劃設計已難以滿足居民們的需求,為此,社區廣泛開展“遍訪行動”,7000多張調查問卷送到居民手中,問需求、找能人、想點子,人人參與“議建管”。很快,社區里建起兒童樂園、科普長廊、綠蔭停車場,垃圾堆變成“共同締造公園”——江欣園。
“這個公園,我們參與建的!”一大早,江欣苑社區居民程焰就來到樓下的江欣園晨練,“之前,這里是一片廢棄空地,堆滿了雜草和垃圾,天熱時散發臭味,附近居民沒少吐槽?!?/p>
去年9月,江欣苑社區邀請區人大代表、居民代表、設計施工單位代表以及專家學者,共同開展民主議事,居民紛紛提議在這里建一個公園,并為“公園怎么建、建成后怎么管”積極出謀劃策。
“我是樓棟黨小組組長,我帶頭!”從公園破土動工的第一天開始,程焰便行動起來,與社區居民一起,去現場幫忙清理殘渣廢瓦、挪走“僵尸車”?!拔也欢趺丛O計公園,但是會寫快板詞?!笨粗磉叺娜硕荚诔隽?,居民柯丹寫了一份江欣園公約,交到胡明榮手中。
眼看著房前屋后一天天變美,胡明榮卻并不滿足。
“環境美了,還要生活美?!彼嬖V湖北日報全媒記者,江欣苑社區由漁業村改造而來,村民“洗腳上岸”成為社區居民。如今,經過近20年發展,社區建起武漢高龍城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園、漢秀博物館、黨建館,并依托一園兩館建起“江欣苑社區居民創業就業基地”,把50多家非遺項目“傳習所”作為就業服務子基地,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學手藝、找工作。
“自從我丟掉鋤頭、拿起繡花針,已經收了50多個徒弟?!?9歲的社區居民鄭秀華一邊繡迎新春的繡品,一邊與徒弟們有說有笑。
一米之內有文化走廊,出家門即可觀賞;十米之內有文化休閑設施,可以讀書還能健身休閑;百米之內有文化培訓,能學習能辦證;千米之內能文化創業,能就業……如今,江欣苑社區有勞動能力和有就業愿望的5000余名居民全部就業。
去年歲末,從漢陽區兩會傳來好消息,江欣苑社區獲評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王威 龔智臣)
發表時間:2023-02-02 來源:湖北文明網
1元錢,能干什么?
眾人參與,1元錢能建科普長廊、兒童樂園,還能為小區添置一批健身器材——這是江欣苑社區的回答。
25萬平方米的江欣苑社區,隸屬武漢市漢陽區江堤街道,是該市最大的“村轉社區”,有居民8500余名。
去年7月起,以漢陽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“深根工程”為抓手,江欣苑社區通過“1元捐”“金點子獎”“尋找社區軍師”等方式,充分發揮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,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。
“共同締造記分明,積極參與鼎力行,參與就是一份力,人人參與誰能敵?!?月18日,走進江欣苑社區,“1元捐”眾籌建起的科普長廊里,一條條共同締造自治公約格外醒目。一旁的兒童樂園,兩三個小朋友正圍著熊貓、蝸牛等卡通雕塑玩耍。兩側的停車場綠樹成蔭,整潔干凈,車輛有序停放。
“這些全都是居民共議、共建、共管的?!苯涝飞鐓^黨委書記胡明榮介紹,該社區建設較早,當初的規劃設計已難以滿足居民們的需求,為此,社區廣泛開展“遍訪行動”,7000多張調查問卷送到居民手中,問需求、找能人、想點子,人人參與“議建管”。很快,社區里建起兒童樂園、科普長廊、綠蔭停車場,垃圾堆變成“共同締造公園”——江欣園。
“這個公園,我們參與建的!”一大早,江欣苑社區居民程焰就來到樓下的江欣園晨練,“之前,這里是一片廢棄空地,堆滿了雜草和垃圾,天熱時散發臭味,附近居民沒少吐槽?!?/p>
去年9月,江欣苑社區邀請區人大代表、居民代表、設計施工單位代表以及專家學者,共同開展民主議事,居民紛紛提議在這里建一個公園,并為“公園怎么建、建成后怎么管”積極出謀劃策。
“我是樓棟黨小組組長,我帶頭!”從公園破土動工的第一天開始,程焰便行動起來,與社區居民一起,去現場幫忙清理殘渣廢瓦、挪走“僵尸車”?!拔也欢趺丛O計公園,但是會寫快板詞?!笨粗磉叺娜硕荚诔隽?,居民柯丹寫了一份江欣園公約,交到胡明榮手中。
眼看著房前屋后一天天變美,胡明榮卻并不滿足。
“環境美了,還要生活美?!彼嬖V湖北日報全媒記者,江欣苑社區由漁業村改造而來,村民“洗腳上岸”成為社區居民。如今,經過近20年發展,社區建起武漢高龍城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園、漢秀博物館、黨建館,并依托一園兩館建起“江欣苑社區居民創業就業基地”,把50多家非遺項目“傳習所”作為就業服務子基地,讓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學手藝、找工作。
“自從我丟掉鋤頭、拿起繡花針,已經收了50多個徒弟?!?9歲的社區居民鄭秀華一邊繡迎新春的繡品,一邊與徒弟們有說有笑。
一米之內有文化走廊,出家門即可觀賞;十米之內有文化休閑設施,可以讀書還能健身休閑;百米之內有文化培訓,能學習能辦證;千米之內能文化創業,能就業……如今,江欣苑社區有勞動能力和有就業愿望的5000余名居民全部就業。
去年歲末,從漢陽區兩會傳來好消息,江欣苑社區獲評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。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王威 龔智臣)
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主辦
技術支持:荊楚網
投稿郵箱: hbwmwxxbs@vip.163.com